• slider image 581
  • slider image 591
  • slider image 594
  • slider image 600
  • slider image 605
  • slider image 608
  • slider image 543
  • slider image 544
  • slider image 545
  • slider image 546
  • slider image 547
  • slider image 548
  • slider image 549
  • slider image 550
  • slider image 551
  • slider image 552
  • slider image 553
  • slider image 554
:::

實驗教育與特色課程

網頁文章 / 2024-02-27 / 點閱數: 3078

實驗教育理念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一、實驗教育願景:培養里山的實踐者。

二、核心能力:創造 3C ( Care 、 Collaboratoin 、 Challenge )美感新未來。

三、理念總說:本校採借「里山倡議」之自然哲學辦理實驗教育,期待培養學生能重新思考生態環境與人文經濟間共存共榮的方式,並在富美感的具體實踐中成就動態的社區地景。大埔里山實驗教育下的學生將具備能關懷、懂合作及樂挑戰等三項重要特質,將使得孩子在面對未來的世界時,能夠透過覺察與關懷,在各式議題中找到可著力之處,爾後透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去嘗試挑戰與改變,以行動形塑一個能與自然共存的未來。

 

 

 

一、課程架構:本校課程可區分為兩部分:以部訂課程作為基本素養課程;以主題式跨域統整作為實驗教育-里山學課程。里山學課程轉化於里山倡議之社會-生態-生產地景概念,以學季方式進行規劃,依人文踏查季、生態探索季及藝術體驗季等三季作為年度循環,其中生態探索季以在地生態,人文踏查季以地方人文,藝術體驗季則以藝術實踐作為主要課程材料。

二、課程設計:本校里山學課程規劃源於 DFC ( Design For Change )教學模式,讓學生能覺知議題並在理解與詮釋做出具體行動。每學季課程設計架構包含以下五步驟:

(一)接觸與感受

    課程的起始強調與連結學生既有生活經驗、生活環境現象及對世界的想像以作為學生學習起點,並著重於前述主題「感受」的挖掘,讓學生能從在習以為常的現象中,覺知有其可好奇之處。

(二)視野拓展

    接續學生好奇之處並透過教師針對課程主題所規劃的學習內容,強調知識內容的深化,協助拓展學生對議題認識的視野。

(三)統整分析

    此階段為前兩階段之學生學習統整,教師引導學生繪製各式構念圖或其他統整方式,讓學生對於主題有系統性的分析與理解。

(四)規劃實踐

    系統性認識後,便是強調行動前「規劃」及實際的「實踐」,教師宜規劃團體活動或任務,讓學生於在實踐前能有機會進行團體對話,而實際實踐活動則應注意小組任務分配是否能合作與互助。

(五)分享省思

    課程的最後,應讓學生在實踐後能進行分享或自我省思,可依課程屬性可選擇將課程推動成果(有形之作品或無形之學生經驗感受)分享或引導學生針對課程進行個人或團體對話。

三、一般性原則列舉:

(一)本校課程皆為跨領域統整並採多元評量方式為原則。

(二)得依課程需求打破學習環境框架。

(三)基本素養課程以活化教學為原則。

(四)實驗教育-里山學課程以主題統整與實踐性課程為原則。

(五)以兒童為中心進行課程設計,唯教師需適時引導。